新浪收藏水芯|在线留言|网站地图

欢迎访问水芯超纤官网!

广州水芯超纤材料有限公司一站式超纤皮革采购基地

400-666-2862

环保超纤   关爱地球

热门关键词:超纤皮超纤皮价格鞋材超纤超纤批发广州超纤皮

超纤龙头企业鼎力相助
当前位置:首页 » 水芯资讯中心 » 皮革行业资讯 » 难以言说的痛楚,制革行业今年怎么了?

难以言说的痛楚,制革行业今年怎么了?

文章出处:责任编辑: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16-08-11 10:34:00【

 

  无论是和企业谈聊,还是去参加展会,今年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生意实在是不好做,上半年太难了。”是什么样的困境让企业老板们发出类似感慨,行业现状到底如何,本期《中国皮革》的行业关注带你一起走近企业,听听老板们的看法,观观市场动向,聊聊未来的可能。
 
  其实制革市场之艰,从去年年中就呈现端倪。其中折射的不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也是国内实体经济难以言说的痛楚。“利润直线下降,比之前少了好几倍,订单倒是不少,但接了亏钱,不接又要养一批工人。”晋江市一家皮革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皮革产业整体利润在暴降!而这并非单家企业的忧虑。“增速进一步放缓,今年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可能是最近7年来最为严重的一年。以前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玉中表示:“今年皮革行业最大的压力是内销下游市场销售乏力,负面影响较多,比如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压力等,而外销则进一步缩水。”
 
尴尬的财报
  上市公司既是行业最先进企业的代表,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行业的发展现状。数字不说谎,相对于普通的制革企业,这些上市公司的财报业绩更显直观,也更能说明问题,从行业内最具代表的3家制革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已经披露的业绩来看,形势并不乐观。
 
 
  作为拥有3家全资附属公司——徐州南海皮厂有限公司、徐州港威皮革有限公司及粤海制革(徐州)有限公司的粤海制革,今年发布的几项财报都不尽人意。公司发布的2015年年度业绩显示,2015年公司总收入为6.53亿元,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14.9%,亏损3 835万元,相对上一年度纯利200万元让人大跌眼镜。而在4月份公布的一季报显示,2016年公司的前3个月收入仅为9 894万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39.2%,亏损额继续扩大,由2015年同期的377万元,扩至1 232万元。而在随后的7月,粤海制革继续发布半年报的盈利预警,预期集团截至2016年6月30日,6个月的净亏损将会较2015年同期净亏损的1 312.6万元相比,继续增加超过60%。公司在发布盈利预警时指出,亏损增加的原因包括受鞋面革市场整体需求持续萎缩影响,销售量及销售单价下滑,使集团销售收入下降,而销售单价下调的幅度大于单位成本的跌幅,导致集团毛利率大幅下跌。
 
  国内NO.1的皮革行业领头羊——兴业科技今年的财报也开始变脸。兴业科技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2016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28.76%,但公司一季度的营业收入环比上季度却呈下降趋势,下降了38.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万元,同比下降75.73%,一季度净利润环比上季度下降94.03%。而在7月11日,兴业科技发布的半年报业绩预告称公司上半年的盈利将再度缩水,预计2016年1-6月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0万至1 420万元,同比下降50.00%至0.00%。
  沙发和汽车坐垫革知名企业卡森国际尽管去年一季度盈利617.3万元,但2016年的首季财报却显示亏损了585.2万元。在今年2月,卡森国际公布向控股股东的女儿朱嘉允及朱灵人,悉数出售海宁卡森皮革、海宁森德、海宁森美、大丰华盛、海宁家值、无极卡森及海宁卡森汽车股权,总代价约为3.06亿元人民币,并从中获得2 2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其中约8 000万元人民币用作偿还债项;不多于1.3亿元人民币用作股东派发股息;余额约9 368万元人民币用作未来收购及旅游相关业务投资,以及用作一般营运资金。而为了拓展更具前景的旅游业,卡森早前就宣布出资1 400万美元,在柬埔寨开发及营运水上乐园。4月份,卡森还出售了持有的海宁皮革城股份并产生人民币9 206万元的出售收益。就在记者截稿前,卡森国际宣布公司将收购一家主要业务为在中国收集硬币、纸币、邮票及卡片提供电子商城及在线交易平台服务的标的,而这些均与主业制革无关。
企业怎么说
 
  在记者采访和调查过程中,更多的声音来自中小型的企业主们,他们接近生产和销售一线,感触更深。
 
  福建漳浦致远皮革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文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大环境上来看,整个实体经济都不太好,鞋类、箱包行业市场萎缩的厉害,但目前期待市场有多好,也不现实。从自身定位来看,80%的鞋面革、20%的包袋革产品,产品结构还算合理。他认为企业还是应该回归到产品本质上来——在降低成本、实现清洁化生产的前提下,确保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是企业最应该做好的事情。另外,企业的压力还是主要来自内部:产品管理、人员管理、降低成本等方面,外部销售压力并不大。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至今也都有皮革企业,只要消除人们对“皮革行业是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误区,明白皮革行业的污染是完全可以治理的事实,随着市场的洗礼,那些有能力有意识、合法经营的皮革企业就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凌峰皮革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礼文认为,现在的压力很大,一方面要面临开发创新所带来的高投入高成本,另一方面要应对当下市场的恶性低价竞争局面。活过今天,就是阳光灿烂;活不过今天,很有可能就死翘翘了。由于市场萎缩厉害,稳定的客户总数量有可能没下降,但是,每个客户的订单量下降了,并且优质客户的比例下降的也比较大。比如,以前100个客户中的优质客户有20家,现在100个客户中的优质客户也就2家了,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不过,他认为,只要坚持初心,紧跟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政策部署,专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不断创新产品,去库存,以产品定客户,做差异化的特色,做专做慢做精,不图快图大,稳扎稳打,坚持下去,他对皮革行业还是充满期待。
 
  记者采访到的某一位不愿提供姓名的羊皮制革厂老板则称,今年是自己做生意20多年来,最惨淡的一年。有些信誉好的合作时间长的客户还能放心合作,但凡是新客户,他都不敢再接单了。因为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今年状况都不怎么样,一环扣一环,害怕资金链断裂,经常是如履薄冰的感觉。另外,客户对成品革要求近乎苛刻,以前一级品能挑80%以上,而现在只能挑到50%,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工厂上半年几乎没有什么盈利,下半年的状况可能会更加糟糕。他同时也认为,今年下半年六成左右的皮革中小企业存在关门的危险。人工费用却在逐年上涨,一般的工人年薪保底价2015年为5.5万元,而2014年只有4万多,现在却已经达到了6、7万,一些技术较好的师傅一年的工资甚至涨到了7万~7.5万元。他向记者透露,也有当地的一些皮革企业放弃产品与技术创新,靠投资房地产等高利润平台,补贴皮革业。行业一旦陷入恶性竞争,产品附加值不断减少,不少企业都将被拖累。
 
  广东s皮革企业的负责人孙先生告诉记者,制革行业的工人平均工资已经连续涨了4年,今年又涨了15%~20%,加上辅料、门店租金等开支,今年的成品革如果按照去年的价格出售,已经没有利润。为了抵消劳动力成本以及其他因素上涨的压力,今年成品革价格虽有所上调,但幅度只有8%~15%,远远低于企业综合成本30%以上的涨幅,但是他认为即便提价幅度有限,市场对终端的需求也已经明显下滑。
 
  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脚步放缓,国内消费疲软,欧洲深陷债务危机,下游的鞋厂包厂没有订单可接,即使有订单也不敢接,工厂已无利可图,生产就亏钱,国内一些大的皮革市场甚至都门可罗雀。部分江浙和广州地区的企业反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当地有半数鞋厂处于停工状态,今年都在观望和等待。而与之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制革业在微利夹缝中苦苦挣扎。在浙江海宁,囿于环保因素,已经取缔了好多中小制革企业,当地的知名企业大众、瑞星、蒙努也已停止原皮采购,正在消化现有库存,按计划在8月31日前实现制革前道全部关停。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中小企业负荷加重,还有企业诉苦:“今年的收款感觉非常难(去年其实也难收,今年更是),打电话去,帮忙把去年的货款先给了吧,好多就说没钱,真的没钱,等段时间吧。按现在的利润和利息,多欠一个月就白做了。”
 
  另据记者从不同渠道了解,台资及港资投资的低端皮革和鞋类制造业也在大批量倒闭或是转移。据不完全统计,台资企业曾经在2007年空前地在大陆投资达到60万家,现在只剩35万家左右,未来或许10万,或许5万,而外资的撤离带来的是配套企业的大量倒闭,僵尸工厂现在也不少。一家制革的广东厂家,前短时间刚被港资客户告知工厂难以为继,所欠145万被要求按3折还款,而在未来,随着机械智能化的发展,用工量将持续降低,而且由于订单不稳定,临时工、暑期工对象的用工量加大,厂房分租的企业会越来越多,人工成本仍然会不断提升。
 
  在经济低迷时期,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最弱的。记者分析,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制革厂家普遍会走以下几个阶段:(1)坚挺阶段:维持原有规模,或许会如2008年一样,挺几个月就会好起来;(2)阶段缩减产能:库存增加到极限,供货商资金已被占用到极限,不付款不发货。(3)阶段低价促销:只为产生现金流,无底线亏损竞争,销售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4)阶段帐期促销:原来为保证上游供应商回款,普遍采用经销商付款发货模式。变成买方市场后,陆续采用铺货销售模式。(5)阶段性裁员和进一步减产。(6)阶段性破产跑路:资不抵债,销量下滑,回款比例不足采购成本,面对无底洞的持续亏损,选择申请破产。(7) 阶段倒逼转型:提升产品质量,注重环保,适应客户个性化需求转型阶段。而中小制革企业能否走到最后一个阶段实现凤凰涅槃,还是一个不确定因素。
。。。
 
  后记:如果说,2008的危机,只能算是一场急病,来得快,去也快,而真正令企业难受的是现在,以及将长期需求不畅的未来很多很多年。这一次,或许是一场慢性病,难治愈,只能静养,但终究会有痊愈的那一天。如何提高行业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并实践摸索的问题。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