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 辛集皮革业的一个黄梁梦?
那天,几位从海宁皮革展会归来的朋友,谈起了海宁皮革特色小镇的建设,很是羡慕:辛集要拥有海宁这种皮革业创新氛围该有多好?
然而,谈到辛集人也应当建设自己的皮革小镇时,大部分朋友却认为,那应当是只是一个美好的梦。

海宁能够打造皮革特色小镇,最牛的其实并不是其现有的产业基础及城市基础建设:遍布世界各地的浙商,以及浙江省对浙商的向心力整合,才是海宁真正的市场竞争力之所在。
现在,浙商在省外创办的专业市场多达5000多家,它们已成为浙货流通和销售的重要平台。如海宁皮革城,就先后在天津、黑龙江、山东、四川、湖北等地设立连锁市场,成功输出了自身品牌。
2014年初,浙江省工商局、省市场协会和浙商全国市场联合会萌生了让在外打拼的浙商市场“回乡”采购浙货的想法;2014年9月,第一届浙货采购对接会在海宁召开,它的成功举办,将海宁的经济社会面貌完美地展现给全国客商;海宁当地的特色产业产品,如皮革、经编、家纺等,也顺利地通过对接会的平台找到了一个打通上下产业链的崭新渠道,对于海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于是,旨在推广浙货、推动浙商回归的对接会,有了每年举办一次的动力。
有了自己的对外展示平台,又有了强大的地推团队,海宁在内贸上能够压过辛集一头,浙商的功劳不可没。
未来海宁皮革小镇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浙商对时尚的把握力度。

全世界无处不在的浙商以及海宁皮革城强大的全国布局能力,应当是海宁皮革特色小镇的基础,而这个小镇真正的内部核心竞争力则是人才,创新人才!
海宁皮革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力推的项目,并不是海宁的项目,更不是海宁皮革城的项目。而且,浙江省明确指出:海宁皮革特色小镇,打出的并非行政区划概念,也非园区概念,而是一个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项目组合概念,是“产、城、人”三位一体的新型空间。一系列特色小镇的打造是为了构建更富激情的创业系统。
创业,这是浙江省给海宁的定位,创新,这是海宁给皮革业的定位;双创,最重要的人才,现在辛集的企业都在大批扑向海宁,如果辛集要建皮革特色小阵,最需要的创业人才,才是真正的痛!

有朋友说,人才是短板,但通过投入资金,是可以吸引人才的。然而,资金,又何尝不是辛集面对海宁时的又一个短板:
“海宁将在3年内,计划完成总投资60亿元,到2017年实现旅游人数超过600万人。”海宁市有关方面人士公表示今后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将不仅是一个休闲购物、消费贸易的大市场,还将成为设计、研发、金融、科技、产业资源集聚的“高地”,助力海宁乃至全省皮革时尚企业转型升级。
海宁,2015年财政总收入121.12亿元,辛集,2015年全部财政总收入21.41亿元。

和海宁相比,在建设皮革特色小镇方面,辛集确实有着太多的弱势。所以,照搬海宁的模式,只能是陷入又一个造城的怪圈:辛集已经拥有新老两个皮革产业园区,而海宁所谓的特色皮革小镇,从外表上则像极了现代版的辛集老皮革城,所以,如果没能抓到特色皮革小镇的精华,很容易就是开建了一新的老皮革城。
辛集的皮革企业,基本上已经进入成熟期,谁还愿意再投入巨资去玩二十年前的重资产模式?
海宁皮革特色小镇的生命就在于时尚,时尚在于设计,因此,辛集皮革业的出路,应当是在于移动互联给辛集人创造出来的赶超机会:
重资产模式下,辛集在内贸市场上已落后海宁太多,然而,移动互联时代到了,谁能圈到用户提供高端时尚服务,辛集和海宁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所以,辛集拥有一个漂亮的设计大厦,远比建设一个特色小镇要现实和时尚的多。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制鞋有新规:七项鞋类标准开始起草
- 越南7月消费物价指数成衣帽子暨鞋类上涨0.04%
- 欧美纺织服装类产品出新规 企业需警惕
- 西班牙鞋业看到澳大利亚的市场前景
- 难以言说的痛楚,制革行业今年怎么了?
- 海宁皮革城“实体+互联网”茁壮成长走向世界
- 英国运动鞋服市场达70亿英镑,运动风正盛行
- 泉州元素抢滩奥运舞台 展现“泉州制造”实力与魅力
- 奥康搭建时尚平台深耕运动领域
- 海宁皮革城六期批发中心“一铺难求”的背后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